登录 | 注册
元代烧钞制度和昏烂钞印
浏览:1935   [ +收藏 ]

李晓萍  金银流霞丨古代金银货币鉴赏丨


元代的纸钞是用桑皮纸印制的,在反复流通中,很容易磨损变成昏钞。为解决涩滞纸钞流通的昏钞问题,元朝在平准行用库内设置了回易库和烧钞库,专门负责昏钞的倒换和烧毁。


至元二十四年中书省奉旨增补至元十九年制订的行钞法“至元通行宝钞条画”,其中有一项专门针对倒换昏钞的条款:“民间将昏钞赴平准库倒换至元宝钞,以一折五,其工墨钞止依旧制每贯叁分,客旅买卖欲图轻便,用中统钞倒换至元宝钞者,以一折五,依数收换”。(《通制条格》卷十四·仓库·倒换昏钞)这里说的是民间百姓可以把昏烂纸钞拿到平准库倒换新钞,折算标准是以一折五,并收取工本费每贯三分。《沈刻元典章》卷二0《户部》卷六《钞法·昏钞》“至元新格”条记录了倒换昏钞的过程:“诸行用库,凡遇人以昏钞易换料钞,皆须库官监视,司库对倒钞人眼同辨验检数,如不系接补、挑剜、伪钞、当面用讫印,昏钞入库,料钞付主,当该上司委官时至捡校,违究治。”


微信图片_20191215181344.jpg


经过对昏烂纸钞的鉴别、盖印、入库等一系列程序后,倒换回库的昏钞就要焚烧销毁。至元二十二年(1285)“其贯伯分明,微有破损者,并令行用,违者罪之。所倒之钞,每季各路就令纳课正官,解赴省部焚毁,隶行省者就焚之。” (《元史》卷九十三·食货一·钞法)至元二十四年(1287)“分立烧钞东西二库,各置达鲁花赤、大使、副使等员。(《元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五·百官一》)二十五年(1288)十一月,尚书省户部申令:“各路每季合赴省部烧毁昏钞,今后须差州县正官押运”。(《通制条格》卷十四·仓库·押运)


1955年在杭州西湖疏浚时,出水了四件铜质的“昏烂钞印”,两大两小,大者尺寸长15.5-15.9厘米,宽5-5、1厘米,通高8-8、5厘米;小者长9-9、1厘米,宽4、1-4、3厘米,通高8、8厘米。印文“昏烂钞印”,大者印背右刻“江东道宣慰使司”,小者印背右刻“江东道宣慰司”,左刻“至元二十五年三月日造”。这种“昏烂钞印”就是加盖在昏烂纸钞上的印章,即注销印,被注销的昏钞会送去烧钞库烧毁。印背的“江东道宣慰使司”显示该印是江东道宣慰使司铸造的。


微信图片_20191215181317.jpg


江东道是江南东道的简称,地理位置在现在的苏南、浙东、徽州及福建东北部。宣慰司是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属于地方机构。宣慰司长官官称“宣慰使”,是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


《元史·百官七》:“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宣慰使司,秩从二品。每司宣慰使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正九品。”(《元史》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百官七》)江东道宣慰司在《元史》上有多次记载,其中《元史》卷九·世祖六记载了江东道宣慰司的历史:“(至元十三年(1276)十二月)庚寅,诏谕浙东西、江东西、淮东西、湖南北府州军县官吏军民,……诏阿术诘其事,仍谕江之东西、浙之东西、淮之东西官吏等,检核新旧钱谷。除(任命)浙西、浙东、江西、江东、湖北五道宣慰使”。(《元史》卷九·本纪九·世祖六)大德三年(1299)二月“罢四川、福建、等处行中书省,陕西行御书台,江东、荆南、淮西三道宣慰司”。(《元史》卷二十·本纪二十·成宗三)由此可知,江东道宣慰司至少在至元十三年(1276)和大德三年(1299)的二十三年间是存在的。杭州西湖出水的昏烂钞印上刻有至元二十五年三月日的纪年,正是在这二十三年中,与《元史》的记载完全吻合。


微信图片_20191215181338.jpg


而刻有“江东道宣慰使司”的“昏烂钞印”应该就是属于江东道宣慰使司管辖的平准库的。加盖“昏烂钞印”是纸钞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程序,《沈刻元典章》卷二0《户部》卷六《钞法·昏钞》“虚烧昏钞”条:“凡遇诸人以昏钞易换料钞,照依已行办验无伪,必须随即用讫退印,依例收倒。”讫退印就是昏烂钞印,当有人拿昏钞来兑换新钞时,要验其真伪,然后加盖讫退印,收旧换新。由此可知,杭州西湖出水的江东道宣慰司的“昏烂钞印”是至元二十五年三月以后,江东道宣慰使司所属的回易库用于倒换昏钞的注销印章,是研究元代纸钞管理制度的重要证物。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