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夏朝时期-二里头文化-石罄
浏览:1929   [ +收藏 ]

01石罄.jpg


石罄


夏 二里头文化

打击乐器

1974年山西省夏县东下冯出土

长66.8厘米,宽28.6厘米,孔径6厘米

石磬呈三角形,经打制而成,器表粗糙,上方有一圆穿,以供悬挂。其形状及打制方法,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石磬有相承之处,而且形状与此后商代石磬也大致相同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音乐上升至“和民声”、“善民心”的层面,常礼乐并提,如《礼记·乐记》云“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又云“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而且每当举行重要仪式之时,均要奏乐。当时制作乐器的材质大致有八种,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也就是古代文献中所谓的“八音”。其中,石即指石磬。

石磬,作为重要的打击乐器,在一些先秦典籍,如《周礼·春官·磬师》、《礼记》、《左传》及《国语》中均有记述。并且人们还将石磬人格化,如《礼记·乐记》云:“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这段引文的大意是,磬声轻清,辨别分明,使人联想到守节不移,从中可见人们对于石磬的喜爱、重视。

在乐奏之中,有如图所示的单体石磬,自商代开始还出现大小相次的编磬。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曾出土5块成组的编磬。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1架编磬,共32块磬石,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相关制度提供了实物材料。( 撰文:于成龙 )


(图片、注释采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