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浙江省博物馆《银的历程-从银两到银元》展览精品(五)
浏览:1428   [ +收藏 ]

李晓萍  金银流霞丨古代金银货币鉴赏丨


中国内地的银元铸造,源于民间仿铸。清朝嘉道年间,民间就开始出现仿造外国银元的私铸银元。黄爵滋于《纹银洋银应并禁出洋疏》中讲到:“盖自洋银流入中国,市民喜其计枚核值,便于运用,又价与纹银争昂,而成色可以稍低,遂有奸民射利,摹造洋枚,销化洋银,仿铸洋钱,其铸于广东者曰广板;铸于福建者曰福板;铸于杭州者曰杭板;铸于江苏者曰苏板,曰吴庄,曰锡板。铸于江西者曰土版,行庄。种种名目,均系内地仿铸。” 林则徐在道光十五年(1835)的《苏省并无洋银出洋》一摺中指出:“内地镕化纹银,仿铸洋银,如原奏苏板、吴庄、锡板等名目。向来诚有此种作伪之弊。”


清朝嘉道年间,民间就开始出现仿造外国银元的私铸银元。道光年间,福建、台湾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军饷问题,也曾几次铸造银元。我们发现有寿星银饼、如意银饼、笔宝银饼、漳州军饷银饼等几种存世。寿星银饼系模仿西班牙之本洋,正面铸寿星之像,像的左边钤篆书“道光年铸”,左右分钤“足纹银饼”,寿星的像身钤楷书“库平七二”四字,背面钤一宝鼎。


       微信图片_20191203134953.jpg  微信图片_20191203135001.jpg


     微信图片_20191203135006.jpg  微信图片_20191203135011.jpg


清咸丰六年(1856)上海外商擅自以墨西哥鹰洋代替本洋为记账货币,并制定两者的比价。上海政府害怕外商压力,被迫同意鹰洋在当地流通,并指定王永盛、郁森盛、经正记三家商号兑换鹰洋。同时,效仿鹰洋形制铸造“上海银饼”,面值有重一两、五钱两种,由于遭遇仿冒,很快就被迫停止铸造。


微信图片_20191203135017.jpg  微信图片_20191203135022.jpg


清光绪十年(1884)吉林省机器局在吉林将军希元的主持下,制造中国第一套的机制银元——吉林厂平银元。满文“吉林”意即“船厂”,当时白银是以吉林的平色为计算单位,故称“厂平”。该套币原本用作军饷,所定币值以银两为单位,由于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准许,也只能作罢。


微信图片_20191203135029.jpg


微信图片_20191203135036.jpg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