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南宋黄金货币的瑰宝—金叶子
浏览:2859   [ +收藏 ]

李晓萍  金银流霞丨古代金银货币鉴赏丨


20.jpg


金叶子系纯金箔制成,簿如纸,形状似书页,至今见到的有两个品种。比较典型的是折成十页的那一种,实测长95~100毫米,宽39~40毫米,重量在35~40克之间,取一样品测试,成色为97.018%。表面粗糙,成分复杂,分布有类似铁晶粉的小黑点。显示其年代久远,沉积了多种物质。目前发现的金叶子有六种铭文,铭文为戳记,砸打的很有规律,四角对称分别砸上地名,如“铁线巷”、“霸头里角”、“保佑坊”、“天水桥东”等,显示铸造该金叶子的金银铺所在的方位。中间砸有金银铺主或金银匠名,如“韩四郎”、“陈二郎”、“郭顺记”、“周五郎铺”等。有的在中间下方还砸有“十分金”,显示黄金的成色。有的还砸上金银铺固有的押记。


22.jpg


另有一种是四折的,曾在温州出土四件,实测长102毫米,宽 73毫米,重37.9克,为四层金箔正面朝背折叠轧压而成。正背面四角与边缘钤“霸北街西”铭文,正面8处,上下各3处,中间2处;背面对应4处,上下各2处。中间钤“口口口十分金”。湖州三天门宋墓出土两张,铭文为“霸头里角、韩四郎十分金”。杭州曾发现铭文为“南王二郎”单戳和五戳的两种。某民间博物馆也藏有类似二件,实测长120毫米,宽52毫米。重量分别是31和8克。铭文是“陈二郎”。


21.jpg


这些金叶子是从何处打造出来的?这要从南宋京城临安的特殊铺席——金银盐钞交引铺说起。

南宋定都临安后,“四方之民云集二浙”。城区人口的迅速增加,相对扩大了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也促使临安商业经济的繁荣。由于城区扩大,店铺增多,在临安城的御街(今中山中路)形成了南、中、北三个商业闹市区。城南商业中心是以皇宫北边和宁门外到朝天门外的清河坊一带,这是南宋时新兴的商业区,其紧邻皇宫中央官署和贵族豪宅,有极大的商品购买力。自官巷口到羊坝头一带,位于御街的中部,是临安最繁华的商业中心,那里诸行百市,样样齐全,大小店铺,紧密相连。据吴自牧《梦粱录》记载那里有名的大店达一百二十余家。城北的商业中心,是在棚桥到众安桥、观桥一带。


23.jpg


在众多的店铺中,有一种特殊的店——金银盐钞交引铺。据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都城天街,旧自清河坊南,则呼南瓦北。谓之界北。中瓦前。谓之五花儿中心。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御街南,两行多是上户。金银钞引交易铺。仅百余家。”这里记述了宁宗端平年间京城临安(杭州)最繁华商业街上有百余家金银交引铺。南宋末年吴自牧《梦粱录》记录了南宋临安的风俗,包括艺文、建置、山川、市镇、物产等许多方面。在其卷十三铺席也记载了在御街两行多为金银交引铺:“杭州大街,自和宁门权子外,一直至朝天门外清河坊。南至南瓦子北,谓之界北。中瓦前。谓之五花儿中心。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御(街)南,两行多是金银钞引交易铺。”同时还记述了临安城各处的一些著名的金银铺名,如沈家张家金银交引铺、李博士桥邓家金银铺。由此可知,在京城临安的御街南部五间楼北至官巷两行有一百多家金银钞引交易铺。金银交引铺已经是城市中主要商业店铺,并逐渐形成了行市。


24.jpg


耐得翁《都城纪胜》和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铺席等文献所记载的,金银钞引交易铺内陈列着金银和现钱,是准备兑换、算请盐茶钞引的:“门列金银及见钱,谓之看垛钱,此钱备入纳算请钞引”。由于这些“引”往往不能立即换成现钱,因此,有的就被商人出售。金银交引铺还承担收购盐茶钞引的业务,低买高卖,从中谋利。而且这种钞引买卖除了用铜钱交易外,还可以用金银交易。


25.jpg


《宋会要·食货五》榷货务建炎三年(1129)十月二十五日条记载:“诏:客人愿于行在送纳现钱,或用金银算请钞引者,听,仍令提领司措置受纳,限日下给公据或合同,揭榜前去,令杭州本场,侯到日下,算给钞引”。这里说的是商人携带金银或现钱到杭州榷货务算请钞引时的有关规定。即商人带钱或金银去杭州的榷货务算请盐钞,需由提领务场的监督官发给公据或合同,而这个公据或合同也是免税的证书。免税是为了更多地吸引买卖钞引的商人。而且金银值大体积小,携带方便,是大宗钞引交易的最佳货币。因此,南宋金银交引铺的经营范围在保留前朝金银铺的各项业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兑换政府专卖品钞引的经营业务。也就是说其业务范围主要有钞引的买卖、金银货币的买卖和兑换、金银器饰及金银铤等的打造等。


26.jpg


由于黄金货币由于价值高,所以它并不是直接参与日常的商业流通,据文献显示,它主要用于兑换钞引,赋税,海外贸易、赏赐,馈赠、上供、军费、国费开支等,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金融状况的极好的实物资料。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