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陈享东老师图说四川商锭系列之“上西街的银楼”一永裕楼、永兴楼、永顺楼、永福楼
浏览:3741   [ +收藏 ]

陈享东 川锭博物馆 2017-07-03


人人皆说珠玉好,

几人能合珠玉老。

人老不过春秋去,

去时倚楼落花早。

掩藏在排排仿古建筑飞檐翘脚之后的就是西昌老城中,遗世仅存的,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大通楼(图1)。自穿过城门洞往右,沿老城墙脚拾阶而行;就此立于足下的这条风霜遍布,古意纵横的悠悠长道就是商贾如云,行者如织的西昌上西街了。


01图1 大通楼.jpg


大通楼


现今的上西街临靠城墙的一侧为其北街,此街中大多是旧城改造后修砌的现代仿古建筑;南街则还保留成排木板瓦房,间或有砖混结构楼房交融在一起,虽然略显得陈旧败落却不失一番古朴淳厚的沧桑之美。

历史上西昌曾用名建昌,在汉朝属于“邛都国”。汉武帝设置为“越嶲郡”(图2),唐朝叫“嶲州”。传至唐懿宗一代时,被“蒙诏”( 蒙雟诏)的势力所占领。时称此邦为“建昌夷”,所以地名便改叫“建昌府”、“建昌郡”。再至元朝,于此地又设置了“建昌路”;后有明朝再改其名号“卫”。然而百转千回,苍茫山河之后,终于成就了西昌如今的亘古风流。 


02图2 【吴记·越嶲·吴记】高52.8毫米 宽60.8毫米 重353.jpg


【吴记·越嶲·吴记】高52.8毫米 宽60.8毫米 重353


民国时期西昌是当时西康省的第三行政督察区,旧日的西昌上西街可比之于蓉城的骡马市、江城的汉正街。揽上西街景,可观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昼起兴隆,入夜锦绣。可谓一片欢歌尽显其繁华。而成全上西街这满目流光溢彩、芳菲盈树之盛象的皆归缘于川康银锭之臂助。川康银锭是我国银锭体系的一大支脉,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货币底蕴。民国时期,西昌特有的区位优势也为西昌银楼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中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银锭造型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由铸造。只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即可,从清代开始,银锭的器形也开始更加多式多样,但也难脱银锭大体之樊篱。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银锭,但成色与重量并不一律。各地使用不同成色名目的银两,相互兑换均有一定的折算比率,其中用作官库收捐纳税标准的是库平银(一两为37.31克)。商贸交易需求催生了金银铺逐渐发展成为兑换和铸造银锭的机构,随着白银广泛流通并在民族地区成为主要货币,银楼业得到空前壮大和发展,近代银楼业务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从事传统金银饰品加工;一类以接受客户委托铸造银锭为主要业务,后者逐渐发展为专铸银锭的兼销铺,铸造的铭文清楚地镌明了银楼名称。

  西昌著名的四大银楼:永裕楼、永兴楼、永顺楼和永福楼竟然全部都汇集于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上西街(图3-6),这更是将此街捧上了西昌“金融街”的殿堂。银楼之兴,起于唐时,已传承千年。在每一段不同的历史时期中,银楼所行使的职能与作用都各有不同。随着白银在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货币,这也让银楼业迎来了其最鼎盛的时光。长期以来,银楼的传统业务都比较稳定,均以制造和经营金银饰品、鉴评交易金银器皿为主。银楼一业,上承银炉之造化,下启银匠之精工,是引领白银从单纯金属货币走向艺术藏品的一大民间高端平台。


03图3【永裕楼•永裕楼】高51毫米 宽57.8毫米 重351.jpg


【永裕楼•永裕楼】高51毫米 宽57.8毫米 重351


04图4【永兴楼•永兴楼】 高53.2毫米 宽61.6毫米 重357.jpg


【永兴楼•永兴楼】 高53.2毫米 宽61.6毫米 重357


05图5【永顺楼】 高51.2毫米 宽59.2毫米 重366.jpg


【永顺楼】 高51.2毫米 宽59.2毫米 重366


06图6【永福楼•永福楼】高54.5毫米 宽63毫米 重349.jpg


【永福楼•永福楼】高54.5毫米 宽63毫米 重349


西昌的四大银楼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曾经的岁月里,它们俱都是金玉满堂,富贵无双之地。现如今,斜阳渺渺,雁去鸿飞,留给我们惟有无尽的怀念与追思。西昌名城,月朗风清,临邛海,环螺髻;除此四大银楼之外,西昌辖内颇负盛名的银楼还有成全楼(图7)、礼州宝华楼(图8)、建昌金盛楼、泸沽万全楼,此地还常见德玉楼(图9)、永丰楼(图10)、鑫泰楼(图11)、豫兴楼(图12)、荣兴楼(图13)等楼名锭,但是否位居于此已难考证。


07图7【成全楼】高50.9毫米 宽57.9毫米 重332.jpg


【成全楼】高50.9毫米 宽57.9毫米 重332


08图8【宝华楼】高52.8毫米 宽60毫米 重348.jpg


【宝华楼】高52.8毫米 宽60毫米 重348


09图9 【德玉楼•德玉楼】高51.2毫米 宽59.2毫米 重351.jpg


【德玉楼•德玉楼】高51.2毫米 宽59.2毫米 重351


10图10【永丰楼•永丰楼】高54毫米 宽62.2毫米 重351.jpg


【永丰楼•永丰楼】高54毫米 宽62.2毫米 重351


11图11【鑫泰楼•鑫泰楼】高50.5毫米 宽62毫米 重367.jpg


【鑫泰楼•鑫泰楼】高50.5毫米 宽62毫米 重367


12图12【豫兴楼•豫兴楼】高53毫米 宽61毫米 重350.jpg


【豫兴楼•豫兴楼】高53毫米 宽61毫米 重350


13图13【荣兴楼•荣兴楼】高50毫米 宽56.5毫米 重355.jpg


【荣兴楼•荣兴楼】高50毫米 宽56.5毫米 重355


在这些熠熠生辉的银楼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还在其在银楼铭文上另加镌了地名。例如,荣兴楼加镌江安县(图14),永兴楼加镌岳池县(图15)。这种加镌地名非铸造时所为,却也更加深了银楼文化与地域性上的融合与接续。


14图14【荣兴楼•江安县•荣兴楼】高50.5毫米 宽56毫米 重343.jpg


【荣兴楼•江安县•荣兴楼】高50.5毫米 宽56毫米 重343


15图15【永兴楼•岳池县•永兴楼】高51毫米 宽56.8毫米 重346.jpg


【永兴楼•岳池县•永兴楼】高51毫米 宽56.8毫米 重346


同时,在我的藏品中还有一锭仅见的镌文:张星盛楼(图16)。这种镌名方式在楼名锭上用之甚少,盖因银楼主人当是张姓而已。 


16图16【张星盛楼】高53毫米 宽60.5毫米 重333.jpg


【张星盛楼】高53毫米 宽60.5毫米 重333


现在的上西街店铺主要是由各类日用杂货店、蔬菜市场构成,此等店铺多居于南街一侧;北街更多的是经营凉山州特有南红玛瑙的店铺组成。售卖的多是南红原料石。除了不多的坐店经营的商铺外,极具特色的是当地彝族同胞席地摆摊。这种极具当地风情的摊铺,通常由摊主垒上数十块南红石料沿街叫卖;有的甚至直接会在现场,帮主顾们进行成品加工。当然这种加工并不会太过复杂高深,也仅是简单的抛光磨圆而已。此外,文玩商店全聚在北街一侧。其中扈治刚先生经营的会友堂、张黎明先生经营的德玉堂、舒圆先生经营的金玉堂(如今已搬迁到风景优美的海河天街了)是为数不多的专营川康银锭的文玩店铺。

  长期以来,由于收藏大军崛起,银锭资源也日渐枯竭、难寻。这也迫使几家店铺渐渐开始兼营其他文玩杂项。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默默无声却又可歌可敬的这份对于银锭的呵护与坚守,让我们在今时今日仍然有幸得见弥足珍贵的历史“活化石”──川康银锭的华彩真貌。

  上西古街,风烟聚散,道尽人世间的离合悲欢。在这些铭文各异的银锭之上,我们看见的不会再只是它们作为货币的印记。一卷怀古的字句,一抹文化的续延,座座银楼的相聚;不管历经多少岁月斑驳、光阴雕琢,隐秘在银楼里的老故事终将会被一群伟大的、渺小的、独特的、平凡的人们所记叙与珍藏。

本文曾在《中国钱币界》发表,本文标题编辑略有修改。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