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川锭上的巴县(及部分巴县地名川锭小品)
浏览:1890   [ +收藏 ]

安宁 川锭博物馆 2017-06-19


北周始称巴县,一直延续至民国;

  乾隆十九年“江巴分治”,巴县辖区嘉陵江以北从巴县划出建立江北厅;

  1929年重庆建市,巴县迁出市区;

  1995年撤县建区,巴县改为巴南区,巴县至此消失。

  巴,这个字再一次勾起我记忆深处的触动,他的命名,来源于巴人、巴国、巴文化,作为曾经重庆府的首县,作为曾经重庆府的附郭县,依依不舍的向看客听众们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幸得眷顾,在我刚开始川锭收藏之路不久,便集齐 “重庆府”和“巴县”两枚嵌刻有家乡地名的银锭,品相亦颇为满意。巴县是一座古老的县城,但在长达千年的岁月里,巴县的地位并不重要,仅就四川诸府厅州县而言,也远远逊色于成都、华阳双县。直到近代巴县始进入川人的视线,百年的风云变迁,而今的巴南区却又与巴县曾经的辉煌渐行渐远了。下半城,二府衙,穿过中央公园便能寻觅,还好我就职的律所就在解放碑附近,时常午饭后的间隙,踱步于此小憩。今天当我们有权嫌弃、远离巴南区,流连于解放碑、观音桥、杨家坪、南坪、沙坪坝的繁华的时候,最应该追忆的还是那座醇厚的巴县县城。


01巴县的个性.jpg


巴县的个性


巴之由来众说纷纭,目前最为主流的看法是,远古巴人对于蛇的崇拜,以蛇为族名以期得到庇佑,“巴”字最早便是蛇的象形文字。对于巴人迁都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以前的土著来说,巴人这次迁徙更是一次军事移民,巴人从豫南、鄂西由三峡入川东,沿长江、嘉陵江几经迁徙,最终建立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发育不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巴国。巴以江州为都,多则百余年,少则几十年,但是这个“巴”对于巴县人性格的形成发展,却有重要影响,这一“巴”就“巴”了几千年,巴字同这块地,同这块地上的这群巴县人深深联系在一起。巴人在江州建都建立巴国,结束了这块土地上一盘散沙的原始状态,将这一地域推进到文明阶段,大大推动了巴县历史的发展,提高了这一地域在中原各国中的地位,为这一地方成为后世富饶的“天府之国”一隅作了有力的准备。巴人勇猛善战、能歌善舞,曾为武王伐纣的前锋部队。巴蔓子的传说和如今仍安在的巴蔓子墓更渲染出巴人勇猛、正义、刚烈的性格,巴人的勇猛、正义、刚烈奠定了巴县人的人格基调,巴人的能歌善舞则逐渐演变成巴县人幽默乐天的独特个性。


02巴将军蔓子之墓.jpg


巴将军蔓子之墓


重庆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座移民城市,巴县亦如此,从巴人的迁徙、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国策到抗战时期下江人的战争移民,都是一种社会选择。经过移民选择的人,一般具有以下性格特征:第一,他们好动好闯,具有冒险精神,宗法观念、家族观念的束缚相对较少一些,当他们为生存和命运所迫后,敢于远离故土另辟新途。第二,他初来乍到一个陌生之地,为谋生、自卫与发展,必须高度务实。第三,他必须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能力,努力向周围的人群和环境学习,而五方杂处的社会环境本身又提供了这种学习和交流的有利条件。以此,移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四,移民们从不同地区移至一方,常常结成一定的团伙、行帮、同乡会等,利用团体的力量安身立命,因而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和行帮习气,巴县的“袍哥”文化即始于此。冒险、务实、开放性与好动性、行帮习气成为之后巴县人文心态的主要方面,这是由“移民”这一历史状态所决定的,是“移民性”这一特征在巴县人身上的一种普遍反映。此外,作为巴县移民还有其特殊的一面。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多为被迫离乡背井的穷苦农民,来四川后仍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境地,很少受到文化教育。抗战迁渝人口中的较高文化结构者,大多在抗战后迁出重庆了。移民的流动性本身也限制了他们的文化积累。因而,巴县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基础是相当薄弱的,巴县的文化氛围在大多历史时期内都是不浓的。少旧文化旧观念束缚,少儒佛礼义而多巫风蛮气,少文而尚武是巴县人的又一特色。这也是由巴县历史上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通孔道,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交接地带,是盆地与山地交接地带的地理位置所造成的。在这个时候,巴县人心里,没有什么比木船、码头、吊脚楼更为亲切,这就是传统,这就是巴县人,这就是巴县人关于码头文化的故事。

巴县,作为一个曾经重庆府最纸醉金迷最红袖遍招最重庆的县,一个最能体现重庆文化再次寻根溯源的县,一个已经消失却又没有消失的县。仅仅一个“巴”字,不再苍白无力,最精炼最美好的诠释着重庆人的性格和情怀!

部分巴县地名川锭小品:

一、 留存银

1单排戳


03笔者藏品.jpg


笔者藏品


巴县留存银为巴县地名川锭中存世最多的品种,单戳却不多见。

2双排戳


04笔者旧藏.jpg


笔者旧藏


巴县留存银为巴县地名川锭中存世最多的品种,其中双排戳最为常见,但从字体、戳记、锭型、乳钉等时代特征进行区分还可以细分为中期、中晚期、晚期等小类别。

3五两


05图片来自网络.jpg


图片来自网络


五两川锭本不多见,五两官锭少见,五两地名官锭就更少见了。

二、中早期

1足色纹银


06图片来自网络.jpg


图片来自网络


带足色纹银方戳的川锭多为道光、咸丰、同治时期遗存,此巴县锭从字体、戳记、锭型、乳钉等判断或为咸丰到同治时期遗存。

2巴县地丁


07图片来自网络.jpg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还见有合州地丁(最常见)、乐山地丁、涪州地丁、犍为地丁、四川地丁等品种,此枚巴县地丁首见。

3 税课


08.jpg


巴县税课


典型的道光时期川锭,清代乾隆开始,川省经济才在湖广填四川国策下开始增长,大约嘉庆末期到道光初期才恢复到明代末期战前水平,此时赋税较低,税种不多,在征收过程中尚不必详细区区地丁、盐课等税种,均统称“税课”上解。

4年号


09图片来自网络.jpg


图片来自网络


巴县年号方戳锭为巴县地名川锭中存世仅次于留存银的品种。

三、 三戳

1年号


10图片来自网络.jpg


图片来自网络


不是最典型风格的三戳年号锭,一般认为最典型风格的三戳年号川锭大约在光绪五年后风格定型,此锭为光绪四年,应为过渡时期产物

2津贴


11图片来自网络.jpg


图片来自网络


四、 其他

1重庆巴县


12图片来自网络.jpg


图片来自网络


亦见有“四川成都”双戳川锭。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银博鉴定
手机移动端 微信公众号 银博鉴定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