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博文库

浅谈义泉泳汾酒酒税始末

关于汾酒,爱喝酒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市面上常见的有光瓶汾、老白汾10年、青花汾20年、30年等等。选这个课题,是因为今年在收集税单的过程中,收到了一张清代“义泉湧”酒铺纳税的税单。


304 (2).JPG


然后又在朋友那里发现了盖有“义泉永”戳记的十两银锭实物,这个锭子在行内的朋友很多人已经见过。今天就收到的“义泉湧”税单和“义泉永”银锭,结合目前已经闻名国内外的山西汾酒,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300 (2).jpg


303.jpg


3002.jpg


301.jpg


义泉泳,就是山西汾酒的前身,字体有义泉湧、义泉涌、义泉泳、义泉永这几种写法。关于这几种字体的写法,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义泉泳酒铺的通假字;另外一种,认为是当时不同的酒铺。至于这两种说法,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明。

山西因地处九边重镇重要节点,北靠长城,居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物资交换要道,占据地利优势。借地缘及“盐粮两利”之势,山西商人迅速崛起,开启了晋商500年风华。

山西商人的经营项目从粮布盐业等内容变成了多行业经营。而随着经营业务的不断增多,晋商的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扩展到浙江、扬州等江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成就了“汇通天下”的格局。


05.jpg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到1728年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之后俄方在恰克图修建恰克图城,中方紧挨着恰克图城修建“买卖城”,中俄互市局面形成。善于把握时机的晋商,再次利用枢纽优势,做起了外贸生意,踏出一条连通中俄的跨国商路——以山西为枢纽,穿长城而过,跨越蒙古,经西伯利亚进入圣彼得堡。

清乾隆之后,茶叶在恰克图贸易中占首要地位。长达三百年的中俄茶叶贸易,不仅为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外贸商道,而且培育出了晋商这支强大的商旅群体,同时催发了近代中国金融的先声——票号。

票号,即以汇兑为主业,并提供存款、放款、汇兑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就像现在的银行一样,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解决资金问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晋商也在票号的加持下,创造出“汇通天下、海内最富”的商业传奇。


06.jpg


晋商的字号是晋商的主体,是晋商的组织细胞。在三晋大地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的晋商称雄于商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著名商号。它们或历经百年以致几百年沧桑,至今还熠熠生辉;或如保晋矿务公司、汾阳义泉泳酒坊、大同恒丰铁厂等。

商号是晋商的载体,也是晋商的组织细胞。晋商驰骋商界,在国内外创设的商号无以计数,涉略的领域无所不含。据不完全统计,仅太谷曹家就有商号640余座;祁县渠家发展到十七世“源”字辈时,在全国各地的商号“达数百座之多”;榆次常家至清末商号至少有200多座;平遥达蒲李家“南通北达”“汇通天下”,日升昌号称“天下第一号”的伙计从平遥到武汉,千里迢迢,沿途都住的都是李家“日”字头商号,李家的商号究竟有多少,连财东也说不清!

关于晋商商号和票号,比较著名和广为人知的有以下十大商号。


200.jpg


一、日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是中国银行业的鼻祖。清道光三年(1823),由平遥达蒲村李家西裕成颜料铺改设,经理雷履泰。日升昌经营以存款、放款和汇兑为主。鼎盛期,在全国设立35个分庄,重点多在东部沿海城市和南方城市。同时,在俄、蒙设立代理庄。全号年汇兑额约5000万两白银。日升昌是设立分庄最多、业务量最大、盈利最高的票号,号称“天下第一号”。


206.jpg


二、蔚泰厚是介休北贾村侯家商号,最初是绸缎庄,道光六年(1826)由毛鸿翙改办为票号。毛鸿翙原为日升昌票号二掌柜,与大掌柜雷履泰产生矛盾后,出走日升昌,被“蔚泰厚”东家侯荫昌聘为大掌柜。他在蔚泰厚大显身手,与日升昌一决雌雄。道光六年(1826),将蔚泰厚绸缎庄改为票号。后又一股作气,把“蔚丰厚”“蔚盛长”“新泰厚”和“天成亨”四个绸缎布庄全部改成票号,成为明清规模最大的票号。“蔚字五联号”的出世给票号业注入新的生机,促进了票号业的快速发展。之后,太谷、祁县的财东纷纷跟进,创办票号,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行业形成,谱写了近百年的辉煌。


204.jpg


三、协同庆,榆次聂店王家和平遥县西王智村米家合伙开办的票号,咸丰六年(1856)创立于平遥南大街。聂店王家发展较早,到乾隆年间,以典当致富;咸丰初年,王家的当铺和各类商号已达200多家,遍布北方、中原和江南。咸丰三年(1853),十一世王作丰创办了协同信票号。咸丰六年(1856),聂店王家与平遥县王智村米家合资开办协同庆票号。协同庆虽为两家合办,但因王家实力大,经营面广,所以还是以王家经营为主。光绪十六年(1890),协同庆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开封、西安、上海、汉口、长沙、福州、厦门及广州等地设立的分号达到32处之多,分号林立,伙友众多, 成为上为清廷汇赋税、兑饷银,下为商贾存放款及汇兑的,享誉天下的一大票庄。


203.jpg


四、王泰来,泽州大箕镇王家的商号。创办于明末,鼎盛于康雍,衰落于乾隆初期。先后经营铁冶、盐业、粮食及茶马贸易,尤以盐业为主,主要经营长芦盐,被誉为晋商先驱、泽商旗舰。王家不仅以富扬名,善行义举更是名扬四海。康熙皇帝旌以“义高北岳”,雍正皇帝评价其“不仅良商,才具亦好”。王氏衰落后,乾隆皇帝与嘉庆皇帝亦多有体恤。清代名士蒋士铨称赞:“慕义急公之诚,屡邀朝廷嘉许者,惟泽州王氏”。


209.jpg


五、长裕川,祁县渠家茶庄,是晋商经营茶叶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商号,分号众多,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是万里茶路的主力军,在湖北、湖南占有羊楼洞、咸宁和羊楼司3座茶山。其前身为长顺川,开办于清乾嘉年间。在长达150多年的茶叶贸易中,以国内市场为主导,通过洋庄打入俄国、英国等欧美市场,获得丰厚利润。长裕川以“川”字牌三和砖茶为品牌,以茶农—茶庄—茶行为组织载体,以《行商遗要》为标准化制作规程而形成的一条龙经营模式,是其百年不倒的重要原因,由此也成为万里茶路文化的一大亮点。民国十五年(1926)后,长裕川改办食盐、夏布。“七七事变”后,分号全部撤销。


205.jpg


六、大盛魁,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由山西太谷县王相卿和祁县史大学、张杰三位肩挑小商贩创办而成,极盛时期员工达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2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康熙平定准噶尔叛乱时,由于军队深入漠北不毛之地,允准商人随军贸易。当时在右玉杀虎口清军费扬古军营打工的王相卿、史大学、张杰三人,便开始从事贸易。他们资本少,业务不大,但买卖公道,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清兵击溃噶尔丹军后,主力部队移驻大青山,部队的物资供应通过杀虎口运送。三人便在杀虎口开办商号,称“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大盛魁的总号最初设在乌里雅苏台,后迁至归化城(呼和浩特)。经营商品有砖茶、生烟、洋布、斜纹布及针线之类。同治年间,大盛魁看到茶、烟销路好,便与茶商、烟商一起制作了“三九砖茶”(每箱装39块)和“祥生烟”,颇受蒙民欢迎,竟然垄断了蒙古牧区市场。清末,沙俄对我国蒙古、新疆和东北地区的侵略不断扩大, 大盛魁的营业日见萧条;俄国革命后,外蒙古独立, 大盛魁丧失了在俄国、蒙古的商业资本和市场。加之后期用人不当,一些掌柜挥霍浪费惊人,侵吞号款事件屡有发生。民国十八年(1929) ,雄踞塞北200余年的大盛魁商号就此倒闭。


202.jpg


七、复盛公,祁县乔家堡乔家商号。乾隆二十年(1755),乔家在包头做黄豆生意赚了钱,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开设了商号广盛公,做杂货、粮油等生意。后生意兴隆,改广盛公为复盛公。民间流传“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表明了包头城的兴起与乔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包头原名包克图,是萨拉齐厅的一个小镇,地处蒙古和西北各地要冲,自古就是中原王朝进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要道。乔家先在东前街开设了复盛公商号,后来又增设复盛西、复盛全等商号,不少字号在全国各大城市设有分号。复字号的财产,大概是一个天文数字。乔家从包头兴起,发展到全国各地,后复字号毁于战争年代。1951年,乔家人如鸟兽散,复盛公寿终正寝。


201.jpg


八、大德玉,是榆次车辋常家的商号,其总部设在张家口。常家八世常威于乾隆初年在张家口创立了颇具规模的大德玉商号,为常家商业打下了根基。之后,又从大德玉抽出部分资金,成立了大德常商号,交给长子常万玘经营,将大德玉交给幼子常万达经营。后发展为 “十大德”和“十大玉”。常万玘的“十大德”主要经营棉布、绸缎和日用杂货等。常万达的“十大玉”主要是对蒙俄贸易,经营茶叶、丝绸等。茶叶是其主要经营项目,在茶叶之路沿线及其辐射范围内,常万达遍设分号、茶厂,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同时,组建自己的驼队,以张家口为中心,南起江浙,北到恰克图,西至重庆,东到沿海,东北到奉天(沈阳市),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商业网络。


207.jpg


九、双合成,双合成号最早于清道光年间在河北创立,民国元年(1912),河北人李俊生创办了太原双合成。道光年间,河北省保定府满城县夏家庄农民李善勤、张德仁推车挑担,结伴游商,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区,走村串户,贩卖鸡鸭。道光十八年(1838)在河北井陉县横口镇(今北横口村)西街创建食品店,取“和气生财、二人合作必能成功”之意,立商号“双合成”。光绪二十四年(1898),李、张两姓后人李洛金、张子瑞在石家庄大桥街开设分号。宣统末年冬,李洛金次子李俊生和大掌柜陈步云带人推车挑担,沿石太铁路徒步来到太原。民国元年(1912)1月1日,在北大街24号、一个由10间平房构成的四合院创建双合成食品店。一年后,迁址至大剪子巷36号,除经营日用杂货和干鲜果品外,主要经营海产品,并向当时太原最有名的正太饭店供货。从此,在并州城内小有名气。民国十八年(1929),为扩大经营规模,双合成迁址至柳巷32号(现柳巷76号),试营月饼、点心等面食,聘请特级技师,自产自销,质量上精益求精,还请当时政界名人、书法家孙焕仑题写黑底的金字号匾。从此,“双合成”名气日盛。1956年,双合成响应国家公私合营的号召,正式成为国有企业。1966年,双合成老字号牌匾被勒令取下。1980年“双合成”老字号名称又得以恢复。1984年,双合成实行独立核算。1989年,双合成进行改造重建。1991年改为股份制企业,“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双合成的历史,若从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在河北井陉县横口镇立号建店算起,已逾182年。若从民国元年(1912)在太原建店算起,也有108年了。近200年来,双合成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由游商到坐贾,由民间小作坊到现代化食品企业,创造了百年老店的神话传奇。


208.jpg


十、义泉泳,山西汾酒的前身。根据“汾酒之源”、“酒百科”、“酒文化网”、“知乎”等网站介绍,至少在同治(1862)年前,在汾阳城东大街太和桥街,就有老祖宗郭维屏先生经销自家“老白汾酒”的“义泉涌”(中国近代史最早的汾酒老字号) 商号店铺(酒坊)。光绪初年更名为义泉泳裕记,到了民国初年已发展成为当地当时最大的年产量达三万多斤的汾酒作坊。

清光绪元年(1875),汾阳县南垣寨王协舒,在杏花村东堡卢家街, 独资开办了宝泉益酒坊。清光绪8年(1882),又交由其三弟王协卿经营。


08.jpg


王协卿出生于山西汾阳南垣寨名门望族王氏家族,祖上曾在朝为官,从小受到良好的家训家风家传熏陶,上私塾时,请的是获得举人功名的老师,申季庄是其中之一(《申明亭酒泉记》中说“协卿余及门也”)。在老师精心培养和教育下,加之本人聪明好学,勤奋努力,从幼童所学的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育,到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滚瓜烂熟,很早便取得秀才功名。青少年时期,经常随父辈们出入于国内和国外的各个商号,耳濡目染和亲身经历了一些现代商业理念和管理知识。这对他日后创建义泉泳、成为一代为国争光的晋商酒界宗师打下了基础。义泉永发展成为杏花村汾酒领域的翘楚后,于山西巡抚衙门的大街上设立了当时太原府最豪华的酒坊瑞崇隆。




王协卿独力整顿,义泉泳名声大噪。《申明亭酒泉记》说:“曾几何时,井水犹是,而风帘屡更。岁乙卯王东协卿慨然兴起,独力整顿,易其名曰:‘义泉泳’”。

历史上对王协卿记载最为清楚的资料就是1915年汾酒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后,清末举人申季庄撰写的《申明亭酒泉记》,勒石于汾阳杏花村申明亭畔:大清光绪中邑绅王姓,因其故址,轩敞其门楹,轮陋其亭馆,泉之左右焕然一新。曾几何时,井水犹是,而风帘屡更。岁乙卯王东协卿慨然兴起,独力整顿,易其名曰:“义泉泳”。延子九杨君、瑞符韩君、辅廷曹君、爵轩张君、祥甫张君等,法酒正五齐之式,用酒官六物主监,黍稷必丰其材,曲蘖必洁其母。佳酿之誉宇内交驰,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辰,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荣阳之“土窟”,富平之“后梁”,不是过也。越明年丙辰,巴拿马赛会航海七万里,而遥陈列其间,冠绝岛国,得邀金牌之奖,于是汾酒之名,不惟渐被于东西亚欧,并且暨讫于南北美洲矣!遐迩朋好争艳羡之,题扁(匾)柜赠者不一而足。丁巳之春,耆老人士复相与谋曰:“此乡邦之名胜,不可以不志!”协卿余及门也,以其事来谂爰叙其始末,刊睹贞珉,俾申明亭酒泉得与卓文君垆、李太白酒楼鼎立而垂诸千古,岂不懿与!



文景明写过电视连续剧剧本《牧童指处》,剧中主人公黄佩瑶就是以王协卿为原型,描述了黄佩瑶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得以让汾酒参加了巴拿马赛会并夺得大奖,文景明借剧中人之口说:“真正的名酒是一种文化”。汾酒获巴拿马大奖后,《并州新报》以“佳酿之誉,宇内交驰,为国货一吐不平之气”为题,向国人欢呼:老白汾大放异彩于南北美洲,巴拿马赛一鸣惊人。阎锡山以军政府名义赠给义泉泳“中外驰名”、“味重西凉”两块牌匾。《申明亭酒泉记》中说:“越明年丙辰,巴拿马赛会航海七万里,而遥陈列其间,冠绝岛国,得邀金牌之奖,于是汾酒之名,不惟渐被于东西亚欧,并且暨讫于南北美洲矣!遐迩朋好争艳羡之,题扁(匾)柜赠者不一而足。”



王协卿聘请前宝泉益的大掌柜、孝义人杨德龄(1859-1945)为经理。杨得龄14岁独自来到汾州做学徒酒铺,学到了精湛的酿酒技术。21岁成为三掌柜,26岁成为宝泉益酒坊的大掌柜,在杏花村进行了“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促成杏花村酒业的统一。杨得龄等人,狠抓技术,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制定出一套白酒生产的科学流程,制定统一的发酵期、统一的酿酒工艺、统一的包装方式、统一的营销价格和营销方式,义泉泳名声大噪,人皆以喝义泉泳汾酒为荣。《申明亭酒泉记》中说:“延子九杨君、瑞符韩君、辅廷曹君、爵轩张君、祥甫张君等,法酒正五齐之式,用酒官六物主监,黍稷必丰其材,曲蘖必洁其母。佳酿之誉宇内交驰,凡王公士庶,逢月夜花辰,莫不以争先一酌为快。”子九是杨德龄的字。


09 (2).jpg


19a.JPG


自光绪三十年(1904)起,杨德龄以老白汾酒为基酒,试制成功了“葡萄”“玫瑰”“桂花”等多种低度配制汾酒露,加之傅山配方的竹叶青生产工艺,形成了中国白酒业第一个以白酒为主、配制酒为辅的完整的酒品牌体系。其中“白玉”“竹叶青”“状元红”“玫瑰”与“老白汾酒”并驾齐驱,成为杏花村五大名酒”。

宣统年间,宝泉益与德厚成、崇盛永制酒作坊组合,建成当时晋商酒业最大的汾酒生产销售企业。改名为义泉涌。由大掌柜杨得龄、二掌柜韩瑞符、三掌柜曹庭辅、四掌柜张爵轩、五掌柜张祥甫组成了一个非常干练的管理团队,形成了“人吃一口锅,酒酿一井水,铺挂一张牌”的新格局,即当地人所称的“一道街,一爿铺,一东家”。


11a.JPG



新的义泉涌实力壮大,技术力量加强,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一跃成为当时晋商酒业最大的汾酒生产和销售企业。

民国四年(1915),为参加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义泉涌改名为义泉泳。其生产的“高粱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魁,荣获甲等金质大奖章,名冠寰宇。王协卿与众友共商,请汾阳籍举人申季壮执笔撰写了《申明亭酒泉记》记载获奖始末,并在申明亭旁勒石成碑,流传于后世。



民国8年(1919)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在太原成立,义泉泳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杨德龄兼任公司经理。义泉泳生产的汾酒全部由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包销,每公斤出厂价为三角(银元)。当时,义泉泳酒坊每年可生产汾酒1至1.5万公斤。


19.jpg


民国12年,即1923年5月4日,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商标史上第一部《商标法》。民国13年(1924),杨得龄高瞻远瞩,率先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高粱穗汾酒商标。标内注明“总酿造场山西汾阳县杏花村义泉永记”“总发行所山西太原省桥头街晋裕公司启”字样。中国白酒商标是从汾酒开始的。山西汾酒给了中国白酒商标这样高的一个起点,令人肃然起敬,而中国白酒业的现代化,是从晋裕汾酒公司的成立和汾酒高粱穗商标注册成功开始的。


21.jpg


20.jpg


民国15年(1926),由于产销差价过于悬殊,义泉泳曾经多次提出出厂价格上调的合理要求,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并未应允。加之义泉泳内部不合,导致义泉泳和晋裕汾酒有限公司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于彻底破裂,义泉泳解雇了杨德龄,随后很多元老离开义泉泳。紧接着义泉泳的两个掌柜曹庭辅和韩瑞符以及职员朱正宝、史步生,技师蔚绍全等主要骨干纷纷离开义泉泳,追随杨德龄来到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就职,义泉泳元气大伤。

民国21年(1932),义泉泳将义泉泳酒坊的全部房产,包括古井、古井亭和义泉泳酒坊的招牌,以6000元(银元)的价格卖给了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接着,晋裕汾酒有限公司又以3600元(银元)的价格收购了义泉泳酒坊的全部生产工具。德厚成、崇盛永两个作坊也先后关闭。

义泉泳,在经营了57年之后宣告结束。


25.JPG



说起义泉泳,不得不提及阎锡山。阎锡山,民国时期重要政治、军事人物,晋系军阀首领。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的阎锡山,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闲暇经常在瑞崇隆喝酒。因瑞崇隆酒坊的首进门上悬挂着“渊谊堂”牌匾,酒酣后的阎锡山便留下了“把酒汾清祖,醉卧渊谊堂”的名句。


05阎锡山.jpg


阎锡山


1912年2月,因巴拿马运河工程胜利在望,美国政府宣布将于1915年2月在旧金山市举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办,并以总统塔夫脱的名义向世界各国发出邀请书,然而起初应者寥寥,人气有限。

1913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时的中国由北洋政府主导。对初生的政府而言,这是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也是中国实业界的好机会。1913年5月,美国政府正式承认袁世凯北京政府后不到半个月,袁世凯表示,中国会参加。


06  1912年阎锡山与孙中山先生.jpg


1912年阎锡山与孙中山先生


07   阎锡山、蒋介石、冯玉祥.jpg


阎锡山、蒋介石、冯玉祥


1913年6月,中国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成立,袁世凯亲命原南洋劝业会总办陈琪为赴美赛会监督并兼任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陈琪成为中国参与巴拿马博览会的总负责人。


08陈琪.jpg


陈琪


当袁世凯要求全国各地推荐名品的要求传达到山西后,作为晋商后人的阎锡山立即嗅到机遇,这是向世界展示古老中国的舞台。如果把握机会,可以让中国商品“货通全球”。经过慎重对比后,他选定山西高粱汾酒作为参赛产品。1914年的冬天,历经二十多天的漂洋过海,杏花村义泉永酒坊生产的高粱汾酒成功到达旧金山。


09.JPG


1915年,汾酒亮相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在博览会的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威尔逊现场发表演讲,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据陈琪于民国6年(1917年)所著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记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设6个奖项,分别为大奖章(Grand prize)、荣誉奖章(Medal of honor)、金质奖章(Gold medal)、银质奖章(Silver medal)、铜质奖章(Bronze medal)和鼓励奖(Honorable medal)。其中大奖章发给政府部门,其他则均为民间获得,鼓励奖只给证书不发奖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品经过激烈角逐,阎锡山推荐的汾酒获得甲等金质大奖。


10.JPG


12 (2).JPG


13.JPG


消息传回国内,阎锡山非常兴奋,亲自接见杨得龄,提笔写下“味重西凉”四个字,毫不掩饰对汾酒的褒奖。为了宣传这份荣誉,山西发布省级公告,专门告知民众山西出产的汾酒在巴拿马赛会获奖的消息。自此,山西杏花村汾酒从容步入世界名酒之林,誉驰中外,名震四海,成为享誉国际的世界名酒。同时,阎锡山还派专人与杨得龄洽谈合资事宜,但因意见不合而搁浅。


12.JPG



这一年,杏花村义泉永酒坊,在杏花村完成了“生产资源统一、无形资产统一、市场营销统一”的局面,自此,杏花村酿酒业得到统一。

1917年,已是山西督军的阎锡山,又开始兼任山西省长,被誉为政坛“不倒翁”的阎锡山,正式全面掌控山西军政大权。

1918年,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以省长名义发出《训令汾阳县知事晓谕商民改良汾酒办法文》,指导山西汾酒进行改良,并且提出“酒瓶、包装、商标、广告、信用”五项具体措施。该训令是迄今为止,省一级政府扶持白酒业发展最早的正式文件。

训令中提出的“五大措施”中,提到了开发新包装的问题,物流运输的问题,商标的问题,广告的问题,国际化的问题,整合生产资源一体化运作的问题,市场营销的问题,品牌形象的问题,打假的问题,而且从战略高度预见到了汾酒获奖后的发展,明确了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发展方向。





令文号召全省各行业向汾酒学习,振兴民族品牌,阎锡山并以“义泉泳”亲题“中外驰名”“名闻海外”“名震四海”“味重西凉”四块金匾以示祝贺,其中“味重西凉”匾保存至今,现存于山西杏花村汾酒博物馆内。

1919年,阎锡山副代表张汝萍,决议对私募股权进行管理。1月,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严格意义的具有资本主义公司化运作模式的私营白酒企业——晋裕汾酒公司诞生,彻底改变了包括杏花村在内的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家族式和作坊式经营模式,使杏花村汾酒事业能够紧随时代脚步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顺利驶入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攻占太原,阎锡山败逃台湾。督军府随后成为山西省政府的办公地点。



抗日战争期间,太原晋裕汾酒公司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晋裕酿造厂一度恢复生产,由于当时政府酒类管制、苛税严重、原料奇缺等原因,1947年晋裕公司酿造厂全部停产,只剩太原桥头街发行所。

1948年7月汾阳全境解放,受中共吕梁区党委后勤部委派,杨汉三、侯雪东、畅俊卿等三人找回晋裕公司六名老工人,由晋中专属拨供高粱200石,在义泉涌旧址组织恢复生产,并暂定名:汾阳杏花村专营酒店。当年9月16日投产,日产可达20公斤,使驰名中外的汾酒重获新生,完成了区党委交给的“让解放区的人民在中秋节喝上汾酒”的任务。10月,改名为汾阳杏花村义泉泳公私合营汾酒公司,并恢复了竹叶青酒的生产。

1949年5月20日,太原税务局以1.76万元购买了晋裕公司和德厚成酒坊全部产业,并将义泉泳酒厂和晋泉公酒厂合并,于6月1日成立汾阳杏花村公营酒厂。

1949年,人民政府以8000元的价格购买了晋裕公司在杏花村的酿造厂。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杏花村汾酒厂生产的汾酒、竹叶青酒作为国宴用酒摆上了餐桌。汾酒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国家庆典用酒。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汾酒的发展历史。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史,酒的传承一直在占据着比较重要的文化地位,酒的酿造也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而称霸近代中国白酒市场的,那必定是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并载入廿四史清香型白酒——汾酒。

1982年,由国家文物局、山西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联合组晋中考古队,在汾酒集团所在的杏花村镇东堡村以东出土了大量从仰韶文化中期(约6000年前)到商周之际(约3000年前),历史跨度长达3000多年的生活器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中国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小口尖底瓮,证明了早在6000年前,杏花村人就已经开始了酿酒活动。杏花村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谷物酿酒遗存之一,为中国发酵酒文化起源找到了实证。


00.jpeg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桑落酒为标致,随着酒曲糖化发酵能力与酒度的提高,汾清酒分娩坠地。《北齐书》十一卷,记载了北齐武成帝高湛与河南康舒王孝瑜赞赏汾清酒情节:“帝在晋阳,手敕之曰:‘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汾酒因此成为史上最早、最权威、唯一载入《二十四史》的国家名酒。杏花村酿酒工艺在北魏时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酿造出口感醇香、色泽清亮的清酒,因产于汾州,以“清”为特色,亲切称为“汾清酒”。开启了汾酒1500年的名酒史。


art51641240.jpg


隋唐时代,杏花村人同时运用酒曲、固态发酵、蒸馏三大工艺,汾清酒跃升为品质超前的干和酒。1200余年前,大诗人杜牧东渡黄河,于清明节来到汾州祭奠其曾祖父,途经酒乡杏花村,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名句。宋、元、明、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汾酒”的诗词数不胜数。杏花村被誉为“诗酒天下第一村”。自此杏花村就成为了美酒的代名词。


Ra8Kc3qaFQvoMr6O91Ezsb97pKHekBRTzlueBENZDmei61538004806638.jpeg


宋元时期,中国蒸馏酒开始传播,杏花村白酒酿造工艺日趋完备,逐渐定型。元代宋伯仁《酒小史》记载了当时的100多种名酒,其中“汾州干和酒”“羊羔酒”名列前茅,酿制工艺趋向成熟,感官晶莹透明,风格清香醇宜,至此中国白酒独有的“固态发酵、固态制曲、固态蒸馏、陶坛贮存”工艺,开启了汾酒800年蒸馏史。

明代中叶,晋商崛起,汾酒的经营发生历史性转折。一是汾酒开始大规模的向外地贩运;二是杏花村的酿酒师到了各地开始酿酒;三是垄断了烧酒大曲进而控制了白酒生产经营,今天历史悠久的白酒产地,当时基本都是晋商云集地。汾酒酿造技艺伴随着晋商的足迹,开枝散叶,传遍大江南北,北京、陕西、内蒙、四川、武汉、贵州等地,都留下了晋商与汾酒的足迹,衍生出异彩纷呈的中国白酒香型和酒类品牌,奠定了中国白酒的产业格局。


19de65d3488f774d1586d9734a3405b3.png


清代以后,汾酒盛行,《四库全书》中记载了一场发生在康熙46年隆盛空前的“中国汾酒诗会”,集中涉及杏花村汾酒诗歌有9首,如宋荦的“滦鲤登盘美,汾酒开瓶馥郁”;王式丹的“汾酒瓮初坼,名酎不虚传”。汾酒也成为唯一载入《四库全书》的国家名酒。清代诗人袁牧在《随园食单》中写道:“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都也把汾酒列为“天下第一烧”。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笔记》中列述清代名酒写道“不得不首推山西之汾酒”。自此,汾酒开启了300年的品牌史。


10a.JPG


100多年前,新旧交替,战火连天。商业发展陷入僵局,曾“风云”500多年的晋商也在此时淡出历史舞台。但在山西杏花村,酿酒产业却发展得意外蓬勃。彼时的汾酒,是山西白酒的统称。汾酒品牌中,最富盛名的当属芦家街上的义泉涌作坊。今天,在义泉涌原址上重建了汾酒老作坊博物馆(下称“老作坊”)。“沉浸式”的观感与体验中,游客们如若身临其境,邂逅表里山河的“前卫”山西。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位于杏花村东堡芦家街,是宝泉益、义泉泳、晋裕公司时期酿造厂旧址。占地面积9000平米,房屋50余间,分列街道两旁。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至今约800多年,在全国白酒老作坊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遗存面积最大、组成要素最全、对白酒贸易影响最大,被誉为中国白酒行业的“日升昌”。

老作坊博物馆1993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9年开始,按照文物管理部门要求,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前提下,于2011年完成了文物的修缮和恢复生产工程。2012年11月17日,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5年9月15日汾酒老作坊博物馆正式开馆。


IMG_0123.JPG


这是一处文化遗址,这也是一座博物馆,这还是一座保存完好、且至今还在产酒的白酒老作坊。杏花村汾酒老作坊的故事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800多年的历史,足以让其载誉中国白酒作坊的“活化石”。位于汾阳市东堡村原汾酒义泉泳公司旧址,是中国唯一的原址型白酒遗址博物馆。

另外,在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的申明亭旧址有一口井,人们都说,那是一口神井。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杏花村的劳动人民生活很艰苦,为了家糊口,用仅有的一点粮食,造曲酿酒,卖酒换粮,由此为生。酿酒的人逐渐多起来了,萧条的杏花村,酒铺星布,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成为酒村闹市了。其中有一家酒店最为有名,因其店主人待人和气,辛勤经营,酒质较好,买卖兴隆。寒冬的一天,来了一个衣着破烂的老道,走到桌前,高喊:“拿酒来!”店主人马上端来一大碗酒,送到面前,笑道:“您请用。”道人接过酒,一饮而尽,分文不给,大摇大摆,扬长而去。众人纷纷不平:“哪来的穷老道,喝酒不给酒钱。”店主人忙笑道:“诸位莫说,富人有钱是以酒取乐,穷人无钱是借酒御寒,莫怨他!”



第二天,那个穷老道又来到酒店,高喊要酒喝,店主人见他衣不遮体,浑身发抖,忙端上两大碗酒,笑道:“道人请饮。”老道士一连喝净两大碗酒,口中念道:“善哉!”扭头就走。店伙计怨道:“没钱就别喝酒,真不象话。”店主回道:&“道士看得起我,才来饮酒。算我们布施仙家一次吧!”众人听后,都为店主人老实厚道所感动。


下载.jpg


第三天,那个穷道人又来酒店要酒喝,店主人仍是以诚相待,异常和气。穷老道把三大碗酒,喝得点滴不剩,正要抬腿走,却醉倒在地。店主人见状,忙搀扶起老道上了热炕,端来醒酒汤给他喝,又送来茶水漱口,关照备至。穷老道躺在炕上,睡梦中还说:“拿酒来!”喊声不断。店主人给他盖好被,笑道:“道家,醒后再喝吧!”道人入睡后,呼噜声如霹雷作响,震山撼树。道人醒后,下炕要走,店主人忙用双手搀扶,送出店门。老道晃晃悠悠地行到门前水井旁时,问道:“你酿酒用的水是这井里的吗?”店主人笑道:“正是。”话音刚落,老道哇然一声,将宿酒不偏不倚全吐到井里。吐罢,只见红光一闪,老道不见了。说来也奇,此后,这口井,打出来的不是水,而是芬芳甘冽的美酒。杏花村的百姓,奔走相告,皆大欢喜,都称这口井是“神井”。



从此,店家生意更加兴隆。数年之后,勤劳厚道的店主人死了,他的儿子接替店主人的生意。他贪得无厌,对神井里的酒还不满足。一天,穷老道又来酒店,问他生意如何。他抱怨道:“井水变酒卖钱多,但无糟喂猪了!”老道听后,颇为气恼。他叹了口气,吟诗道:“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当酒卖,还说畜没糟。”言罢跺脚便走,行至井边,长袖一拂,飘然而去。由此以后,神井的水再也不能变为酒了。



神井出酒,只不过是一个神话。但杏花村的井水确是酿酒的好水,清澈透明,甘甜润口,质含有的成分对酿酒是十分有利的。这口井水之美是为世人所公认的。明末请初爱国诗人兼医学家傅山(青主)亲笔为之书题“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至今还在井边的墙壁上嵌悬着。



因为一张义泉泳税单和义泉泳银锭,才驱车660公里,来到了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这里一探究竟,研究历史,传承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银锭,喜欢银锭。

我来自齐文化发源地,美丽的临淄,也是世界足球起源地。

好客山东人,欢迎大家来临淄做客。

最后,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在文化收藏上,“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500.jpg


640 (1).png